8月上旬,我院“遗”脉相承实践团,赴河南洛阳、新乡、开封等地展开非议调研,调研河洛古陶器、辉县石雕等五项非遗,探索传承新路径。
在洛阳,实践团走访古陶器传承人董强峰工作室,体验制陶技艺,了解其通过文创开发、进校园等方式活化非遗;新乡辉县石雕传承人焦得华直言传承与销售难题,团队愿助其新媒体宣传;获嘉县花馍传承人刘小晶创新花馍品类,还计划进高校拓宽就业渠道。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张连生家族三代接力,年推新品;汴绣传承人王玲所在汴绣厂与高校合作“双师培训”。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各项非遗技艺,深刻感受传承不易。
此次实践,不仅是对河南非遗的一次深度梳理,更让青年学子成为非遗传承的“桥梁”。未来,实践团将设计非遗特色IP,以年轻化表达让非遗“破圈”,让千年文脉在守正创新中延续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青春动能。(供稿人:杨晅沂,孟家伊)